首页 > 智能 > > 正文

依赖外周神经系统 我国首次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动物试验

2022-08-27 10:18:03    来源:科普时报

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人工智能学院段峰教授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国内首个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北京完成动物试验。该技术只需通过类似心脏搭桥的微创手术便可实现脑机连接,整个手术植入过程可在两小时内完成。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在不依赖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情况下,把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直接转变为计算机指令,控制外界设备。传统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脑机接口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或者钻透颅骨将脑电传感器植入脑内,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大脑的长期炎症;而非侵入脑机接口虽然对人没有伤害,但是脑电信号微弱,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受限。

段峰科研团队采用治疗中风的神经介入技术,通过静脉将脑电传感器植入大脑运动皮层、视觉皮层等脑区后,神经支架膨胀,将电极挤压在靠近大脑的血管壁上,从而获取相应脑区信号。这一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即可获得脑电信号。

“经查新,本次试验是国内首次在羊脑内实现介入式脑机接口,突破了介入式脑电电极、血管内脑电采集等核心技术,完成了支架、导管等神经介入器械产品研制,解决了传统侵入式脑机接口对脑区造成不可逆损伤的问题。”段峰说。

此次试验的脑电极植入术,由河北工业大学张建华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介入机器人辅助完成。该机器人采用主从操作方式,由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马永杰主任医师在主端操作,成功完成了部分血管造影。试验最终在羊脑血管内完成了传感器植入,并成功采集到了脑电信号。

“人体内血管的支架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及研究,已经拥有较高的安全性。事实上,通过介入式脑机接口这一方式,沿着血管植入传感器,可以连通并激活大脑区域,无需侵入大脑即可获得脑电信号。”段峰介绍,此次在动物脑内开展介入式脑机试验研究,可改善因脑、脊髓、周围神经或肌肉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瘫痪患者(脑卒中、渐冻症等)的功能独立性,在治疗癫痫、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等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学院 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动物试验 肌肉组织

上一篇:什么是智能停车系统 什么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下一篇:镨是元素周期表第几号元素 镨的作用有哪些?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